中国IDC圈4月29日报道:近日,看到“.中国”域名的公测活动,也去参加了一下,在使用的傲游浏览器地址栏试了试结果不错,又输入“http://北京大学.中国”,也能实现对北京大学官网的访问,而且“。”和“.”等效,用起来非常方便。“.中国”域名时代似乎正向我们走来。
回顾历史,“.中国”中文域名走在了非英文域名后缀全球部署的前面。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各国都对互联网的本土化提出了要求。我国早在1998年,CNNIC就已经开始了中文域名的研究工作,并且在2000年推出了包括“.CN”、“.中国”、“.公司”、“.网络”为后缀的中文域名注册服务,但在市场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作为互联网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中文域名的价值非凡,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原信息产业部在2004年通过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中文域名是我国域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部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统的技术研究和逐步推广应用。”与“.CN”一样,“.中国”也是在全球互联网上代表中国的中文顶级域名。
对于“.中国”来说,划时代意义的时刻发生在去年6月27日。那一时刻,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在巴黎年会上通过一项重要决议:允许使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其他语言作为互联网顶级域字符。这标志着中文国家代码顶级域名“中国”将正式启用。
殊不知,“.中国”域名的全球部署会来得如此之快,CNNIC已经启动了公测活动。这应该说跟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文在互联网上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去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经居全球第一,目前网民人数已经高达2.98亿,对互联网的基础服务中文化提出了迫切要求。这一点引起了ICANN的高度重视:2008年10月20日,ICANN启动的中文等非英文域名后缀全球部署调研行动,首站就选在中国;2008年11月,“.中国”域名全球部署成ICANN未来3年工作重点;今年3月,ICANN发布了《“.中国”等非英文域名后缀快速通道实施计划(第二版)》草案,将繁体“.中國”将和简体“.中国”一起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实现全球互联网的无障碍访问。
“.中国”域名的快速部署,对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提升民族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文作为国人的自然语言,在对互联网的使用上会更习惯于使用中文,作为网络的地址――域名更加不例外。作为一种自然语言寻址技术的通用网址在过去几年里的快速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但由于这些关键词寻址技术都需要浏览器里安装插件来支持,对于普通网友来说不是很方便。“.中国”域名的部署,就能够让所有的网友无论在哪种浏览器里直接输入中文域名都能够找到该网站,使用像“杨元庆@联想.中国”一样的中文邮箱名便于记忆。相比之下,国内熟悉英文的网民毕竟是很小的一部分,“.中国”域名将会方便更多的国人来使用互联网,提高国内互联网的普及率。
不仅仅是网民,“.中国”域名对于国内企业还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我国中文商标占据了注册商标的绝大部分,“.中国”域名纯中文形势与中文商标完全一致,不仅能在互联网上起到更加明显的区分企业商品或服务的标识作用,独有的“.中国”中文标识在全球更能起到确定其中国企业身份。这一点上,“.中国”域名所体现出的无形财产权利属性将更加突出。
由此可见,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中国”域名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我国互联网将会面临着一轮井喷式发展,普及率会有较大提高,国内企业也应该做好准备,抓住“.中国”域名所带来的网络发展机遇。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