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互联网+交通”的新业态,共享单车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体现,满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其商业空间也触发了融资和市场争夺战,几乎“一星期就能出现一个新品牌”,出现金融化发展势头。而这一新业态的“异军突起”,既给传统制造企业带来了机遇和冲击,也面临着自身产品标准缺失、管理不善等问题,亟须加以引导和规范。
为此,《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ofo、摩拜两大共享单车CEO以及业内人士和专家,求解共享单车未来之路,以真正实现互联网企业盈利、传统制造企业受益和解决群众出行需求的“多赢”局面。
发展的未来是万物互联
共享单车几乎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在短时间内“几何式”复制,更为物联网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想象空间。共享单车是否能成为全球化的企业?未来还能怎么“玩”?怎么应对当前较为突出的“乱停放”?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和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
对于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说:“我们发现,共享单车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新技术也将对共享单车产生颠覆性的改变。ofo正在与中国电信、华为合作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NB-loT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未来,通过自行车这个出行工具,可以把生活的各个方面连接起来。万物互联是可以实现的,希望从共享单车开始,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容易。”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表示,假设现在一个城市有1000万辆社会自行车,每个人每个星期可能只使用3、4次。但如果通过自行车周转率的提高,用更少的车服务更多人的出行,就可能减少社会自行车,或许连停车用地也可以减少。未来最希望的还是更多的人骑车,主动去做更多减少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的事情。希望企业也要坚持初心,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对于共享单车未来“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王晓峰说:“我们自己的软硬件的优势,使得我们有机会从中国走出去,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2015年全世界域名交易的前100强里,按照交易金额排名,里边就有摩拜们购买的mobike.com,这已经在为国际化做准备。因为一看到这个域名,英语文化圈的人就明白说的是mobile bike,这也是为什么在选择资本时,摩拜选择了能为国际化引入资源的祥峰投资和携程。但国际化将会在做好周密安排的基础上进行,不会冒进。”
戴威也说:“ofo的标志就像一辆自行车,便于让全世界的人理解我们做的事情。2016年底,我们在新加坡、美国硅谷和英国剑桥开通了海外城市服务,现在每天差不多有1000个订单。今年底我们要扩展到10个国家,未来,希望全世界都把ofo当成一种好用、便捷的短途出行工具。”
随着投放量增加,一方面,共享单车引发“乱停放”等管理难题。对此,戴威表示,ofo建立了车辆维保制度和专业运维团队,对城市投放的共享单车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大网格里有小网格,小网格里有运营师傅在街面上巡视。小网格大小一般在两到三站路之间的距离,每个运营师傅要负责管理800到1000辆车,包括管理乱停放、查看车辆状态是否有损坏、打气维修、调度等,这在共享单车秩序维护上起到了一定成效。
王晓峰介绍说,作为共享单车的始创者和推广者,企业也不会“只生不养”,回避自己的社会责任。“目前我们对乱停放者采取扣信用分及提高租金的方式进行惩戒。摩拜也和百度云联手进行了智能推荐停车点建设,通过精确定位算法迅速准确地定位单车停放位置及状态,进一步提升对车辆的管控能力,借助科技手段协助用户更方便快捷地进行车辆的有序取放,未来将对合规停放的用户进行奖励。”
另一方面,不文明用车等行为也给共享单车公司造成一些损失。不过,戴威认为,损失比例很小。“目前我们三个月的不活跃车辆只占1%,这些不活跃车辆可能包括车被破坏、被拿回家、被上私锁等情况。事实上,随着‘共享’理念深入人心,一些不文明的使用习惯正在逐渐改变。”
资本推动下的“争奇斗艳”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共享单车的商业空间触发了融资和争夺市场之战。3月1日,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融资,称上线18个月以来已经融资7轮。此前,摩拜单车也完成了D轮2.15亿美元融资,优拜单车、小鸣单车等也宣布获得大额融资。
三月春色怡人,周末的城市街头,桔色、黄色、绿色的共享单车“争奇斗艳”,三五成群的“单车派对”也在校园周边肆意地展示着青春的活力。而在和煦的春风之外,“百车之战”正陷入胶着。
多少是为了迅速卡位、待价而沽,多少是为了攻城略地、争夺用户,甚至会不会有企业单纯冲着押金而来,还有几家企业在坚持“缓解拥堵、减少雾霾”的初心?这种新兴的共享模式能否盈利,又能持续多久?
品牌越来越多,几乎“一星期就能出现一个新品牌”。如,hellobike在福州投放了3万辆单车,福建莆田针对本土市场创立卡拉单车;北京市海淀区创立的智享单车,则回收辖区老旧、闲置自行车投放市场……这些品牌有的主打三、四线城市,有的推出“免押金”“免费骑”等营销策略,竞争十分激烈。
然而,盈利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用户数量增加,高频次骑行有可能降低成本。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告诉记者,ofo单车造价几百元,一辆车每天只需要完成1.5单,就可以抵消所有的车辆折旧与公司运营成本。
“互联网商业拼的是流量和用户,市场占有份额是一方面;第二要看平台的资源,比如上游工厂和下游区域管理资源等;第三则要看供应链能力,包括车辆产能和维护,这是由效率和成本支撑的关键环节。”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物流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刚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从商业模式上说,共享单车极具想象空间。共享单车的APP所带来的庞大用户流量和资金沉淀,都有很大的商业操作空间。物联网的发展也为共享单车打开了更大空间。
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理事长刘学权表示,按目前共享单车的投放范围来看,全国总需求量初步估计在2000万辆左右。“以每辆车平均每天5个人骑计算,产品使用寿命约在2年,未来每年将会有1000万辆的修补市场,而这个市场将成为未来制造企业争夺的关键。”
三方面问题日益凸显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自行车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释放了产能并且产生了规模化效应。不过,也给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将对传统自行车产品市场带来冲击。
一是需求将迎“天花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共享单车不断取代现在的城市轻便自行车。未来,国内自行车市场总的需求量将由现在的2500万辆下降至2000万辆左右。
“今年产量会很高,明年就可能减少了,共享单车普及程度越高,对传统产品的冲击就越大,需求此消彼长。”刘学权表示,随着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开发国外市场,未来也会冲击国外的自行车传统业务和渠道。
二是部分企业陷困境,引发行业再“洗牌”。未来总需求的下降对已经产能过剩的自行车行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尤其对那些没有研发能力,拿不到共享单车订单的中小型企业,更是生存的挑战。
三是行业标准缺失,政府监管空白。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共享单车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企业按现有标准生产的部分车辆是“不符合要求”的。之前的一些零部件标准没有考虑到共享单车“防盗耐用少维护”的特点,而实心轮胎,智能锁这类“新装备”,目前则根本没有标准,每个企业做的都不一样,相关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市场亟须建立规范统一的行业标准。
------ End ------ |